載入中...請稍候...

認識你的輪胎(二)


輪胎的磨損率是隨著行車速度、里數和氣候溫度等而增加的,沙粒或碎石路面 最為傷胎,而油漬與潮濕的路面對輪胎也同樣構成損害。為了 保持汽車前後輪胎 不發生偏差之磨損,建議車輛每行駛五千公里後,不妨將前後車輪以斜角方式對調 位置使用。若要令行車平穩,舒適及耐用,請習慣 
(一) 每星期檢查輪胎氣壓一至二次
(二) 除去一切嵌入胎紋內的雜物如碎石、金屬、玻璃碎片等 
(三) 如有漏氣,應及早修補 
(四) 祗在輪胎冷却後才充氣 
(五) 確保所有氣咀都蓋上防塵蓋 

有些車主為求有較強烈的過彎感或想快而沒有「飄」的感覺,都會刻意地將座駕 上的原車廠規格輪胎整套更換更寬闊的輪胎,但却忽略與其它主要組件的配合, 這樣就會很容易出現問題。除了改用較闊的輪胎,還要同時改配較大的輪圈(俗稱:轆軨), 更換性能較佳的煞車組件,更甚者還要更改整套懸掛系統的設計。而且所費不菲外, 也不是每款車種都可以改造。這是一個極大的經濟與機械改動和安全問題之決定。 為了安全起見,採用原車廠要求規格車胎是最佳的選擇!

從輪胎的胎面,胎肩,胎壁,胎唇表面的損蝕情況,可大致顯示是否出於 (A)人為疏忽, (B) 駕駛不當或 (C) 機械故障所引致。

最為常見的輪胎損蝕有以下幾種﹕
1) 胎面中間平滑或露出內層襯墊 -- 充氣過多

2) 胎面兩側平滑,胎肩漲突 -------- 充氣不足

3) 光頭胎或胎面坑紋少於一厘米 

4) 胎面有膠粒或起窿 -- 經常高速行駛,胎身過熱變軟 

5) 胎面有多處平滑面 -- 經常急煞車,鎖死輪胎令胎面過份磨擦路面, 或後傾角度數不合

6) 外胎壁擦花 ---- 經常揩擦路壆 

7) 胎面部份崩裂 -- 經常急速衝上路壆

8) 內胎壁刮花 ----- 碰到轉向拉桿的接頭 (Ball Joint)

9) 胎面外或內側平滑或胎紋坑邊起羽毛狀 - 慣性駛車衝上路壆, 傷及避震器及彈簧﹔或經常扭死軚, 令前輪外傾角 (CAMBER ANGLE) 或前束角度 (TOE IN) 位置出現偏差 

10) 胎面起斑塊損蝕 -- 煞車碟或鼓變形,煞車制調校不對稱, 輪圈變形,懸掛系統 不對稱或轉向齒輪損蝕等 
不論何時,應習慣在準備開車前,先查看輪胎的外表是否有漏氣,充氣不足, 明顯的或嚴重的破損等情況出現,是一種安全駕駛的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