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酒是應該飲的!” 從沒想到,訪問我們主席蒙海強時,他第一句便是這樣說。他隨即認真補充道: 「少量的酒精確對成年人身體健康好,但切勿工作時飲用尤其是駕駛.因酒精有麻醉作用,就算飲下少量已能影響駕駛者,並對速度及距離判斷力下降,危機意識與反應力遲鈍,精神恍惚和集中力減弱,從而發生不必要的交通碰撞。」誠言,身為醫生的他對酒後駕駛影響最是清楚不過。 |
|
本會主席蒙海強醫生 |
|
曾擔任本港首席法醫官的蒙醫生,自三年前榮休後,選擇用“全職義工”身份貢獻個人時間致力推動道路安全工作。我們很有興趣瞭解主席的想法, 他說: 「其實推動道路安全工作,並非在退休後才做。我自從1992年起,已代表本會加入政府道路安全議會做了委員,而且一做十多年。更引入酒精測試,電單車新牌要掛 “P” 牌,使用安全帶,等道路安全措施。只因工作關係,之前只能“兼職”而現在是“全職”分別而矣。」 |
|
回想以前家境清貧,一家八兄弟姊妹,只靠任職酒樓主管的爸爸支撐,但無礙他對駕駛的熱誠,靠正職補習,兼職讀書的方法賺錢。當到18歲生日便即申請電單車駕駛執照,稍後更花上一百大元($50買車, $50維修)購入一部二手電單車。他說: 「60年代當我正讀中五便喜歡駕車由銅鑼灣入淺水灣游早水,在入淺水灣道的路上,跟別人比較駕駛技術。想當年血氣方剛,不識死喜愛追人車尾,享受做路上英雄的“快感”。」 |
|
直至他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,需要經常出入醫院及殮房實習才真正認識到交通碰撞可怕的場面。他說: 「看見太多極端例子.原來撞了車死亡並不是最慘。最慘是半死不活.斷手斷腳或變成植物人,在於醫學角度上已沒有康復的機會,仍要家人及社會承擔醫療費用做成負累。自己以前沒事,原來是好好彩。」 |
|
由一個“不識死”的“路上英雄”,改變到“知驚”駕駛者的他,開始明白到許多嚴重交通碰撞是可以避免,因此在餘閒時對道路安全特別留意。更於1987年加入本會。而當時負責考核的,就是前總考試主任馮開賢先生。他說:「初初加入本會看到會訊招募義工,便開始加入協助當年總編李瑞雄先生翻譯資料。次年更擔任義務秘書。期間工作被受肯定。所以1990年開始,更擔任本會副主席一職,直到去年起更成為本會主席,服務本會已20多年了。」 |
|
對於本會未來發展動向,主席認為本會雖只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機構.但他希望凝聚本會過千名會員,推動本會會務。歡迎任何會員自薦參與本會義務工作.像他當年一樣發揮個人所長同心協力推動道路安全工作。他更希望各會員發揮個人影響力, 向身邊家人朋友及同事推廣本會。透過考核加入本會,進一步增加會員人數, 提升本會影響力。蒙醫生表示:「除了罪案之外,以交通意外而言,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的城市。2004年,香港僅發生了160宗致命交通意外,導致166人死亡。這是自過去45年以來錄得的最低數字。1993年,死於交通意外的人數超過300人。香港在致命交通意外上,創下這項世界最低紀錄情況令人非常鼓舞。」他深信“路上零意外, 香港人人愛。”終可達成。 |